您现在的位置是:以狸至鼠网 > 知识

鲜活饮品净利“饮尽”

以狸至鼠网2025-07-06 01:19:39【知识】2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国际金融报近日,苏州鲜活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活饮品”)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作为一家新茶饮综合解决方案的原料供应商,鲜活饮品的客户遍及多家新茶饮企业,包括蜜雪冰城、CoCo都可、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日,饮尽苏州鲜活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活饮品”)递交了招股书,鲜活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饮品

作为一家新茶饮综合解决方案的净利原料供应商,鲜活饮品的饮尽客户遍及多家新茶饮企业,包括蜜雪冰城、鲜活CoCo都可、饮品古茗等。净利2021年,饮尽公司收入超过10亿元。鲜活

但与此同时,饮品公司的净利毛利率出现下滑迹象,且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而净利润下降。饮尽

分拆上市

据悉,鲜活鲜活饮品是饮品一家新茶饮综合解决方案的原料供应商,主要从事饮品类、口感颗粒类、果酱类和直饮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新茶饮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目前,公司已与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古茗、沪上阿姨、7分甜、乐乐茶、冰雪时光、吾饮良品、700CC、阿水大杯茶和巡茶等新茶饮企业以及瑞幸咖啡和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次发行前,香港鲜活直接持有公司54.43%的股份,通过阳光翡丽、掌门贸易分别间接持有公司0.1%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54.63%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POWER KEEN直接持有公司32.47%的股份,通过香港鲜活间接持有公司54.63%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87.1%的股份。鲜活控股通过POWER KEEN间接持有公司87.1%的股份。因此,鲜活控股和POWER KEEN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鲜活控股持有POWER KEEN 100%的股权,且鲜活控股于中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就是说,鲜活饮品是台股上市公司鲜活控股旗下的公司,本次上市为分拆上市。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黄国晃、林丽玲系夫妻关系,黄国晃直接持有鲜活控股27.04%的股份,林丽玲直接持有鲜活控股18.26%的股份,二人合计持有鲜活控股45.29%的股份;黄国晃、林丽玲通过控制鲜活控股合计间接控制公司87.1%的股份。

目前,黄国晃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丽玲担任公司的董事,两人也是来自中国台湾。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1-3月(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674.22万元、81210.67万元、106375.19万元、20094.4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868.26万元、17973.77万元、18888.62万元、1537.14万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但据公司透露,2022年上半年以来,公司受区域新冠疫情暴发的影响,为配合疫情防控政策,公司生产阶段性停工和供销物流受阻,加之区域疫情封控政策使得公司部分客户停业和终端消费下滑,以及公司口感颗粒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综合因素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分红5亿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6.84%、42.31%、33.64%和24.5%,自2021年以来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

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要受下游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程度、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结构、原材料采购价格、人工成本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前述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公司对田野股份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995.66万元、1225.87万元,占总采购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82%、3.15%。在这两年内,田野股份一直是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

有意思的是,公司在招股书中将田野股份列为了同行可比公司。

据悉,田野股份主要从事热带果蔬原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原料果汁、速冻果蔬、鲜果等。公司原料果汁产品包括浓缩果汁、NFC、调配果汁等多种形态和规格。目前,田野股份已于新三板挂牌,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

那么,公司对于田野股份的采购额明显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分别为72027吨、90246吨、119630吨、30497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59%、72.84%、79.24%、59.73%。

可以看出,公司产能增加的同时,产能利用率却明显下滑。

本次IPO,鲜活饮品拟募资约4.5亿元,用于天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肇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天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建设饮品原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新增饮品原料产能2.8万吨/年;肇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建设饮品原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新增饮品原料产能3.2万吨/年。

也就是说,在公司目前的产能接近12万吨,但产能利用率还不到80%的情况下,公司还要募资扩产。这一产能未来能否消化?

此外,公司虽然拟将5000万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实际上,公司或许并不缺钱。

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2.18亿元。2019年-2021年,公司曾多次分红,分红金额累计高达5.04亿元,而同期净利润的总和为4.95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将全部的净利润进行分红,而这些分红多数是分到了实控人夫妇的口袋。

那么,公司为何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又募资“补血”?

很赞哦!(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