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援建上海方舱工人:曾滞留沪浙交界睡车里,援建穿上防护服去酒店时大家欢呼起来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内景。上海图/人民网上海疫情暴发后,舱防护服去当地开始启用方舱医院收治感染者。工人短短数日间,曾滞浙交多家方舱医院交付投入使用。留沪据报道,界睡酒店家欢目前上海已建成100多个方舱医院,车里穿上床位数逾16万张。呼起
方舱医院快速交付的援建背后,离不开方舱建设者的上海身影,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舱防护服去在上海疫情严峻之际,工人驰援上海,曾滞浙交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留沪故事。
刘强(化名)是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之一,这并非是他第一次参与方舱的建设工作,早在2020年,他就参与了武汉一家方舱医院和火神山的建设。由于有过相关经验,在朋友处得知上海招收方舱建设工人后,他便立马报了名。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建设现场,同刘强一起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5万余名建设者,他们用了不到5天时间,便完成从入场到交付的全部工作。
刘强告诉九派新闻,为了赶工期,他曾两天两夜没睡觉,也因为担心暴露风险,用减少喝水的方式避免上厕所,“要说不怕是假的,那里面人多,我怕被感染,卫生间我都尽量少去,所以我就少喝水,到现在回来我的嗓子还是哑的。”
张安家是来自浙江的援建工人,他和工友们一共40人前往上海参与方舱援建工作,在几个昼夜的繁重工作后,驱车返程回家。
但回家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由于沟通不畅等原因,他和40名工友被迫滞留在浙江和上海交界的两座检查站中间。
“好在我们自己带了被子,那几天也不是很冷,一些工友睡在路边的草地上,另外一些人睡在车里。上厕所可以就地,手机没电了可以在车上充,主要是食物和水比较难解决。”
张安家告诉九派新闻记者,在滞留两天后,他们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成功返回当地酒店隔离,“穿上防护服那一刻,回家的喜悦涌上心头,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了。”
【1】建设方舱的工作很繁重,有时甚至从早到晚没合眼
返程途中。图/受访者提供我叫张安家,今年33岁,河南人。我之前在浙江平湖打工,这里临近上海。
4月初,我从厂里辞工,找了份物流装卸的工作。当时我听朋友说,上海要建设方舱医院,正在招工,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当时想了下就报了名,一半是因为可以挣钱,一半也是因为建设方舱是件光荣的事。
我们一行有40个人,都是同一家劳务中介公司招来的,施工方是中铁二局。我们这40个人基本都是在嘉兴平湖打工的农民工,有些人以前在厂里上班,有些在工地打工或者做一些散工,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大部分都是我这样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当时上海的疫情比较严峻,我们没找到愿意去上海的大巴车,后来商量了下,就决定自己开车过去,40个人用了7台车。
我们建设的是上海松江区的一座方舱医院,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是很清楚,当时只想着手头的工作,根本没时间去了解那么多。建设方舱的工作很繁重也很辛苦,除了我们,至少还有上千人在那工作。
我们是4月4号过去的,9号凌晨才离开,在那里一共干了5天。其中有3天,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有两天甚至连轴转,从早干到晚基本没合眼。半夜饿了就吃点泡面或者小面包,虽然苦点,但想到能够尽早完工,咱也不能讲究吃喝。
我们离开的时候,方舱已建得差不多,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只有一些后续收尾的工作。不过接下来,我们返程的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原本我们打算走高速回浙江,但当时很多高速路口都封闭了,路上也基本没看见什么车,我们怕上了高速下不来,就打算从国道回去。可国道也不好走。由于浙江防疫政策比较严格,需要提前向当地政府报备,可能是劳务公司没有对接好,我们在上海和浙江交界处的两座检查站中间滞留了两天。
我们自己带了被子,好在那几天也不是很冷,一些工友可以睡在路边的草地上,另外一些人可以睡在车里。上厕所可以就地,手机没电了可以在车上充,但食物和水就很难解决。
滞留的头一天,我们一天没吃没喝,实在没办法,只能向朋友求助。因为滞留的地方离来的地方没多远,于是我们托朋友送来了一些馒头和饼干。第二天总算吃上了饭,不知是上海当地辖区的民警还是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了两箱泡面和两箱水。再后来,浙江那边也送来了一些面包,解决了我们的食物问题。
4月11号晚上,我们终于接到通知,可以去酒店隔离了。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回家的喜悦涌上心头,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2】忙到没时间和其他人说话,有工人就睡在过道的地板上
方舱建设现场。图/受访者提供我叫刘强(化名),武汉人,4月初,我参与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援建工作,这所方舱医院又叫“四叶草”,是上海目前建成的最大方舱医院,据说这里可以提供5万张床位。
我们从7号到9号,只用了两天两夜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随后,我们结束建设工作,回到武汉,然后在酒店隔离。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与方舱医院的建设工作,早在2020年,我就在武汉建设过方舱,还参与了火神山的建设工作,身为一个武汉人,当时家门口需要帮忙,我不能不挺身而出。
这次上海出现疫情后,朋友告诉我,上海建设方舱医院招收工人,问我愿不愿意去。我因为有过这方面的建设经验,就报了名,当时去的时候,我都没敢告诉家里人,怕他们担心。
4月6日下午,我们一行将近60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抵达上海。上海的街上空荡荡的,跟电视上看到的热闹样子很不一样。在方舱建设现场,我们主要做集装箱安装工作,集装箱就是一间间隔离病房,我们的任务就是用吊车等工具将它们一间间组装好。
在会展中心的每一天,我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由于工期短,时间比较紧张,我们基本没什么休息时间,大家都想快点做完。我自己也不清楚一天在里面干了多长时间,也没什么时间和其他人说话。仅有晚上一小会时间,大家可以休息休息,有些人带着被子,就径直睡在过道的地板上,我是睡在建好的集装箱里。
方舱里有来自各个地方前来支援的工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要说不害怕“中招”那是假的,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感染,我尽量少去卫生间,所以我也很少喝水,到现在回来我嗓子还是哑的。
我们是9号走的,走的时候方舱医院已经成型,有一些病人陆续准备入住。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胆子挺大,但看到有病人,我还是会害怕,怕自己被感染后不能回武汉。
离开的时候,公司替我们提前做了报备,回去后得先隔离。大家连续干了几天几夜的活,在回去的大巴上,都累得东倒西歪很快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4月10日上午,我们顺利抵达武汉,有专门人员引导我们入住酒店,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来给我们做核酸。之后,我们拿到各自的房卡,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
我看到在我隔离房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援沪‘上海方舱隔离点建设’的英雄们,顺利抵汉”。在上海支援的时候,我很想家,现在回来了,感觉真好。
九派新闻记者 陈伟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