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媒体:应对通货膨胀,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4月14日文章,利亚原题:应对通货膨胀,媒体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从最新的应对通货膨胀数字(涨幅)来看,发达国家正变成“新兴市场”。通货美国3月份的膨胀通货膨胀率同比增长8.5%,而英国的中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7%,创下30年来的西方新高。与此同时,上课中国消费者上个月只看到了1.5%的利亚价格上涨。
照理来说不应该是媒体这样的。新兴市场的应对通胀应该更明显才对,毕竟那里的通货物流不那么精简,商品交易商的膨胀对冲工具更少。
拜登总统将矛头指向了供应链中断、中国俄乌冲突的西方影响以及中国实施的疫情防控措施。他说的也不全无道理。为铲除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上海正忙于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建立临时的隔离医院,无暇向世界提供电子产品和玩具。因此,有人主张缩短供应链,把制造业带到自己的地盘上。
但供应中断只是一个因素。从货币的角度看,通胀的情况如何?在美国,由于疫情期间的刺激性资金和美联储的宽松计划,太多的钱在流动。2021年2月,货币供应量增长达到27%,而就在一个月前,美联储还在向经济注入现金。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比较克制。2020年初武汉疫情暴发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就降低了政策利率,但几个月后就开始抑制直接货币注入。事实上,在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央行都在试图削减借贷,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
俄乌冲突的爆发给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和进口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救济和补贴来抵御能源涨价,而中国将自给自足作为国家安全目标来优先考虑。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不能指望全球市场来保障自身粮食安全。
中国迅速采取行动,部分原因是认识到,物价上涨是一个政治问题,容易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近年来,虽然总体通胀率平缓,但食品方面则不然。2019年夏天,水果涨价,中国人开玩笑说,他们的财务愿望是实现“车厘子自由”——能够买得起进口水果。2020年,猪肉价格也曾飙升。每次农产品价格攀升,北京就迅速向公众作出保证,并称涨价是暂时的。(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百科)
- 上海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057亿元
- 上海汽车产业加速恢复:上汽临港基地2400辆整车陆续下线,斯凯孚嘉定工厂产能恢复八成以上
- 欧盟制裁大棒挥向俄石油 欧洲经济可能更受伤
- 西城区人大代表霍学文:驰援社区防疫一线是服务群众的最好机会
- 美国第二季度非农企业部门生产力下降4.1%
- 台当局“主动放弃”美军反潜直升机军购:太贵了
- 北京疾控:减少单位内部人员流动,减少线下会议,建议错峰就餐
- 第10名幸存者是如何发现的?细节披露
- 支持养老险公司参与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实施细则下发
- LG 电子诉 TCL 侵犯电视相关标准专利,后者回应
- 撞线50亿,白酒赛道真的会越跑越快?
- 体育明星入场竞逐切尔西,阿布能否顺利脱手?
- 星巴克被指“玩不起”,抖音0.01兑换券被退款
- 少数派投资:欲速则不达 投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